星期一, 四月 02, 2012

跑自己的步,让别人骑车去吧 1

嗯,目前也就这么一个标题,前阵子在newsmth推荐文章一个说欣赏古典音乐的,说什么古典音乐能体现当年人的哲学思想云云... 对俺来说,音乐/电影/游戏这些体现的都是娱乐价值... 不能让俺娱乐的,俺不会去吊它。

别人喜欢骑车让他们骑去,俺小时候在北京骑太多,现在更喜欢跑步... 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小孩子,喜欢什么,不喜欢什么是个很主观的东西,为了装13而刻意去“欣赏”一个什么,实在不是什么成熟的表现。

停了好几天不知道能继续写什么,怎么写。周末想到了一个话题,就是当年江奶奶提倡的“高雅艺术”。其实要求艺术必须“和谐的”,很久以前就有,当年的教廷就禁止那些不和谐的艺术,最后宗教改革下面,新教徒和旧教徒厮杀,不同派别的新教徒们相互厮杀,甚至和教廷联合起来屠杀其它派别的新教徒,可算是河蟹的极致了。[1]

 <1Q84>开头说什么某人听到一个曲子,很少人能分辨出来,他却可以如何如何,就懒得继续了。对日韩文化无爱,今天早上听古典音乐台,一个曲子感觉很不同,查了下,果然是贝多芬的。记得以前有音乐老师对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就很排斥,都是些庸俗的宫廷舞曲,乏善可陈。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其实也一样,里面充斥了大量平凡和流行的东西,莫扎特的流行小调,真的就那么“高雅”?一个3分钟动机用交响乐队不同音部变奏来变奏去一个小时,就变成了充满这些思想的高雅诗篇么?

 牛顿说"我们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",这人自己通过英国皇家学院院长地位窃取了不少“巨人”的研究成果,牢牢的站在别人肩膀上面,这话先不提。我们这些现代人,从文化艺术科学上面,其实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面生活的。古时候没有扩音器材,所以出现了戏剧/歌剧,想办法三腔共鸣,让人体发出最大的声音,或者是大乐队,要么是小客厅演奏,总之就是想办法让人听清楚,不知道怎么就变成了“科学”的发音方法,殊不知戏曲和歌剧这些唱什么都听不清的东西,都是受到以前生活条件的局限。

九斤老太每天都在念叨,一代不如一代,一代不如一代,而现在的那些“特立独行”要求人文精神的腐儒们,也总是喜欢说解放后没有大师了,就好像解放前在大师的影响下,中国蓬勃发展,人民生活幸福一样。殊不知 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孰为夫子?” 宋朝岁供于辽,燕云十六州尽数为虏所有,二帝精于文字而囚于金, 文人糜烂偏安,歌舞升平,而蒙古铁骑到处,伏尸遍野。至明朝党争不休,武将碑文官任意杀戮,而大儒们领军总是一败涂地,别人追杀几十里尸沉遍野,偏偏又能杀良冒功,粉饰太平。明末的大儒们不是临危一死报君王就是改换门庭继续做官,毫无廉耻。

呃,这个扯得更远了,继续说艺术的东西吧。文人所推崇的文学,人文精神,和其它一些东西有共同性,就像耶稣所在时候的犹太贵族所说:平民不守法。贵族们,僧侣们高兴了就编出一条上帝发布的法令,周一不许打嗝,周二出门不能先迈右脚,根本记不住,谈和遵守?对于高高在上的它们来说,艺术就和很多其它东西一样,是特权的表现,现在的213青年们也喜欢跟风,在一些事情上面表现出自己的与众不同,然后昏昏然也有种“贵族”的感觉了。

 待续...